DB33T 2120-2018 木荷营造林技术规程

ID

FF575EB715084E58B6A069F4EC3895D6

文件大小(MB)

0.76

页数:

10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18-6-7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65.020.40,B 61,DB33,浙江省地方标准,DB33/T 2120—2018,木荷营造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silviculture of Schima superba,2018 - 06 - 05发布,2018 - 07 - 05实施,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,DB33/T 2120—2018,I,前 言,本标准根据GB/T 1.1-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,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,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、龙泉市林业科学研究院、临海市农业林业局、庆元县实验林场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周志春、金国庆、楚秀丽、张蕊、徐肇友、李军、陈献志、张东北,DB33/T 2120—2018,1,木荷营造林技术规程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木荷人工林培育的种子采收和处理、容器苗培育、苗木出圃、造林地选择、造林设计与林地准备、栽植、抚育管理、技术档案管理等内容,本标准适用于木荷人工营造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 7908-1999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,GB/T 15776-2016 造林技术规程,GB/T 15781-2015 森林抚育规程,GB/T 15782-2009 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,LY/T 1000-2013 容器育苗技术,LY/T 2037-2012 木荷培育技术规程,DB33/T 177-201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,3 种子采收和处理,3.1 采种林分,选用经审定或认定的木荷优良种源、优良家系和种子园,也可选用优良母树林,3.2 种子采收,9月下旬至11月上旬,当蒴果由青变成黄褐色、有少量微裂时及时采收。可采用人工采摘或摇树采种,3.3 种子处理,采回的蒴果先堆放3 d~4 d,再摊晒取种,去除果壳等杂质,净化种子,干燥种子含水量在10%以下,3.4 种子贮藏,种子装袋和密封后,宜放入0 ℃~5 ℃的冷库或冰箱内贮藏,也可在常温下室内凉爽干燥处贮藏,4 容器苗培育,4.1 圃地选择和育苗设施,DB33/T 2120—2018,2,按LY/T 1000 执行,4.2 整地作床,4.2.1 芽苗苗床,在温室大棚内或利用小拱棚制作培育芽苗的苗床。苗床一般用砖块砌成高20 cm~25 cm,宽l00 cm~120 cm,长按地形与播种量而定,床间步道宽30 cm~40 cm。苗床内下层铺设15 cm~20 cm厚的黄心土,每m3土中均匀拌入200 g~250 g复合肥,上层再覆盖2 cm~3 cm的干净细土或泥炭或两者混合物。播种前可用50%辛硫磷或80%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基质杀虫,用1%硫酸铜或硫酸亚铁水溶液浇透基质灭菌,4.2.2 容器苗苗床,清除杂草和石块,平整土地,四周开排水沟,床面覆盖黑色地布。分苗床与步道,床高10 cm,床宽100 cm~120 cm,长度依地而定,步道宽40 cm,4.3 基质配制,无纺布网袋容器的基质及配比(按体积比计算):泥炭︰谷壳(或锯屑、珍珠岩等)= 7︰3 或 6︰4,添加缓释复合肥(N:P:K=18:8:8)2.0 kg?m-3~2.5 kg?m-3,拌均。谷壳或锯屑应经沤制腐熟或炭化后施用。如用锯屑,其比例应不超过20%。基质的pH值以4.5~6.0为宜,pH值低于4.5可用生石灰或草木灰调节,pH值高于6.0用硫磺粉、硫酸亚铁或硫酸铝等调节。基质消毒参照LY/T 1000执行,4.4 容器选择和摆放,培育1年生容器苗宜用直径4.5 cm~6 cm,高度8 cm~10 cm 的无纺布网袋容器,摆放在专门的育苗盘上。培育2年生容器苗宜选用直径14 cm~15cm,高度16 cm~18 cm 的无纺布育苗袋,可直接摆放在苗床地布上,4.5 芽苗培育,4.5.1 种子质量,种子品质要求达到GB 7908规定的二级及以上(即种子净度不低于85%、发芽率不低于30%),4.5.2 种子消毒,选用0.2%~0.5%高锰酸钾浸种2 h或1.5%~2.0%福尔马林溶液浸种20 min~30 min消毒。种子消毒后,用清水洗净,阴干,4.5.3 浸种催芽,用30 ℃~40 ℃的温水浸种24 h,然后将种子捞出、摊开、阴干,4.5.4 播种,4.5.4.1 播种时间,宜在12月至翌年2月播种,4.5.4.2 播种用量与方法,DB33/T 2120—2018,3,将经过消毒和浸种的种子按100 g?m-2的播种量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,然后覆盖干净细土,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,喷水后应搭建塑料薄膜拱棚保温保湿,4.5.5 播后管理,4.5.5.1 喷水保湿,播种后注意喷水保湿,保持苗床湿润,湿度以表层基质不干燥发白为原则,4.5.5.2 控温催芽,种子萌发出土前苗床内温度控制在30 ℃左右,最高不宜超过35 ℃。种子萌发出土后,苗床温度控制在30 ℃以下。可采用通风、闭风和喷水方式调节大棚(或小拱棚)温度,4.5.5.3 施肥,当芽苗萌生1片~2片真叶时,可在阴天或早晚用0.1%~0.2%尿素或复合肥水溶液喷施,4.6 芽苗移栽,待芽苗长到3叶~4叶或4 cm~5 cm高时,可移栽到容器中。移栽前苗床和容器基质均要喷水,保持湿润。移植时,剪去芽苗过长根系,用竹签在容器中央插3 cm左右深的孔穴,然后将芽苗放入孔穴,保持根系舒展,并挤压基质闭合孔穴,使基质与芽苗根部紧密接触,……

……